对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61212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提高、优化我市土地配置效益的提案感谢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缩、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必然趋势。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实现资源要素高效转换,全年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0亩”列入2022年度市政府“百项工作”;我局对应也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宗胜洪副局长牵头,开发利用科负责,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形成台账清册,做好盘活处置。经核查,我市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以及低效用地具体数据为:2009-2022年批而未供土地311宗,土地面积6963.90亩;闲置土地228宗,土地面积8291亩;“七站八所”闲置国有资产281宗,土地面积994.43亩;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932宗,土地面积5187.53亩。同时,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要求,以2020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我局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外业调查,结合三调数据图、空间规划图、遥感影像图等方式,对我市低效用地进行调查,共涉及图斑749个,土地面积18003亩。
针对市政府年度工作要求,我局将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纳入镇(区)年度高质量考核,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通过闲置土地处置、加快批而未供土地供应、旧城区改造挂牌上市及划拨供应、“僵尸企业”清理、低效产业项目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处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增减挂钩”等途径开展。
我局在加大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力度的同时,也将强化新上项目批后监督,设立新上项目台账,跟踪管理,通过动态巡查,对临近合同约定开工期限尚未开发建设的项目进行预警、提醒,减少新上项目闲置情况的发生。建立闲置土地“黑名单”制度,对造成土地闲置的单位禁止参与土地竞买,禁止利用闲置土地进行抵押融资。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事关广大农民居住权益,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对于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于2021年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试行)》(丹政办发〔2021〕106号),对我市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管理作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各镇(区、街道)已全部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受理、由乡镇建设部门牵头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宅基地建房联审联办制度,稳妥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和“建新必须拆旧”的政策,坚决杜绝新增“一户多宅”现象。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今年我市将在高新区花园村、丹北镇群楼村开展农房改善试点,通过实施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又可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有效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的同时,市政府高度重视每年新建项目的土地资源配置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丹阳市工业项目用地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丹政办发〔2021〕75号),通过优化完善工业项目用地评审制度,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审议通过的项目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半年内未开工的,下发警示函;对于丹阳市级重点项目一年内未开工的、镇江市级或省重大项目两年内未开工的,收回土地。
在盘活存量,科学配置新增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收储工作,以往我市土地收储工作主要由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事实上开发区高新公司、高新区投资公司、丹北镇滨江新市镇建设公司也在从事土地收储工作。这一模式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缺乏整体规划引导、收储标准不一致、土地供应无计划和储供周期偏长等现象。为推进“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土地储备目标的实现,市委、市政府已将土地储备中心实体化运作列入2022年重点工作。我局积极筹备,向市政府上报《关于推动丹阳市土地储备中心实体化运作的实施方案》,对土地储备的对象和范围、储备运作程序、储备资金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政策。待市政府批复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积极推动土地储备工作实体化开展,目前已提前介入位于开发区的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富民强村集中物业项目(扶贫产业园)”,正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调整、成片开发方案的编制和征地前的地类和权属调查工作,力争用蕞短的时间完成该项目的征地—收储—供应工作,为后期园区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打下扎实的基础。
提高、优化我市土地配置效益,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其成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衷心感谢你们对丹阳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