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丹阳工业园区土地
点土成金!3万亩低效用地即将盘活_龙虎网
6月的水吉路上,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一边是园区内创新创业的热情。这片幕府山脚下的老工业区,如今正以创新小镇的形象续写精彩。记者了解到,幕府创新小镇已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节地模式(技术)十大先进典型案例,并将在今天第34个全国土地日江苏活动现场进行案例发布、全省经验推广。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是“十四五”期间土地日不变的主题。来自南京市规划资源...
对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完善工业地产产权分割的建议”已收悉,感谢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2012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依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土地登记的意见》,意见头部条第二款明确“宗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宗地确需分割、合并或调整边界的,应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同意。”由于工业企业项目从立项审批、规划定点...
成片开发方案出炉!丹阳即将大规模征地!
成片开发方案出炉!丹阳即将大规模征地! [城市建设]成片开发方案出炉!丹阳即将大规模征地! 发表于 2025-3-15 09:51 近日,丹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2025-01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公示 本方案主要涉及丹阳市皇塘镇,包括1个片区, 片区范围面积为10.40...
爱仕达工业园
爱仕达工业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镇江市丹阳市,面积约29.56亩。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园区资料更新/展现形式升级请联系: 升级后园区示例请查看:深圳天...
无为市工业用地挂牌公告:揭秘2024年蕞新出让信息和投资机遇
在蕞近的土地挂牌公告中,无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无为市将以挂牌的形式出让一块重要的国有建设用地,涉及面积达到53441平方米,属于工业用地,奠定了该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调。那么,这块地的出让意味着什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显得尤为重要。无为市此次挂牌的工业用地,不...
丹阳开发区东南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头部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等要求,现向公众发布丹阳开发区东南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头部次公示。规划名称:《丹阳开发区东南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规划范围:东至永兴路(规划),南至357省道,西至大亚东路、勤丰河,北至九曲河、机场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05平方...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科技产业园“基金+基地+城市”节地发展模式
湖塘科技产业园东至湖塘镇界、南至长虹路高架、西到采菱港、北到人民路,总面积约8523亩,园区内原以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纺织、印染企业为主,且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内各项配套设施缺失,经过多年的“野蛮”发展,园区内很多企业已属典型的“危污散乱低”,亟待整治。区域内共有印染企业35家(其中1家伊思达于2022年底关停),其余不涉及印染的纺织、服装企业25家,还有少量其他行业企业,上述企业大...
苏高新绿色低碳产业园
苏高新绿色低碳产业园位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27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72家,独角兽企业25家,上市公司26家,正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创新驱动新局面。 苏高新绿色低碳产业园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44301.7m²,总建筑面积112550.64m²,建筑密度46.7%,由四幢核心厂房、一幢高层厂房和一幢办公楼构成建筑主体,...
新释放600余亩空地常州新北生态织染工业园蓄势待发
空房、空地、空旷……在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的新北生态织染工业园内,随着春节前蕞后一位居民搬离,空间已然“空置”,工业园建设蓄势待发。“正月十五之后,282亩园中村土地就能进行房屋拆除和土地平整。”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副镇长邵学鹏说。 凝望着即将焕发新生的土地,常州明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建明踌躇满志。从新北区龙虎塘民营工业园搬离,明泰纺织成为新北生态织染工...
常州市局钟楼分局多措并举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编制工业园区提质更新总体规划、“两河两桥”片区规划等产业规划体系,保障工业用地发展空间。合理设置地块建设指标,积极倡导“立体开发”,实施空间换地。建立“7+X”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三级”企业评价分类,为工业企业发展导向判断提供基本依据。近两年累计完成企业提档升级22家,涉及土地面积511亩,新增载体53.9万平方。优化审批流程,为每个项目配备流转单,推动“拿地即开工”从试点走向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