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镇:凝心聚力抓党建携手共进一体化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丹阳镇:凝心聚力抓党建 携手共进一体化
博望区丹阳镇地处皖苏边界,省界线穿丹阳而过,因此也有了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说法。作为我国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的前沿阵地,该镇党建工作担负了特殊使命和意义。
▲一幅展开的乡村水墨画——董山里
近年来,丹阳镇党委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抢抓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抓党建促发展,转作风求实效,重项目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办好了一批惠及民生的实事。
投资60亿元的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已正式签约,预计年底前将开工建设;腾亚精密工具等一批优质项目已经开工;
博商创道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竣工,招引落户南京企业16家;奥特佳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先后投产……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发展驶入“快车道”。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核心区所在的丹阳镇上下的共同努力。过去五年,丹阳镇党委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围绕新型功能区建设创新招商共享机制,着力引进“一高三新”优质企业,培育生物医疗大健康、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打造产学研发展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机声隆隆、吊塔林立,来到位于丹阳镇工业园的马鞍山旭阳机械有限公司项目工地,眼前所现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占地面积38亩的两栋厂房、一栋研发楼拔地而起,预计今年年底能投入使用。
“这是我们的转型升级项目,幸亏工业园区的及时帮助,不然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公司负责人介绍,旭阳机械公司原厂房只生产零部件,为了发展需要,公司决定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生产成品。想法虽然很好,可建厂房需要用地,地从哪里来,公司领导一筹莫展。工业园区主任王锡平走访时了解到企业想法,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帮企业解决了用地难题。
在丹阳镇工业园,诸如此类的助企转型升级例子还有很多。安徽富兴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订单原因,企业急着投产,可厂房还没建。丹阳镇协助租了一个厂房,去年11月底终于正式投产。昊晟制衣厂想扩大生产规模,可资金不够,丹阳镇联系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企业资金难题很快便解决了……自《关于马鞍山市扶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下发以来,丹阳镇党委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指导、网上协助等多种方式,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据统计,过去五年来,丹阳镇帮助恒久特材、旭阳机械等40多家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技改项目总投资额达15亿元。开展低效工业用地征迁、盘活工作,累计征迁盘活企业32家,总面积581.5亩。新建改造工业园区道路3.9公里,完成园区污水管网分离,丹阳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助企业解决用工、贷款、办证办照难题200余件,帮助企业争取扶持资金约1740万元。
五年间,丹阳镇财政收入从2015年底的0.84亿元增长至1.41亿元,年增长率为10.9%。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5%。规模以上企业达45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32亿元,招商引资完成到位资金84.76亿元。
“我们发展建设是为了农民,决不能把农民抛在脑后。”这是30年前丹阳镇百峰村党总支书记齐道贵到村任职时的一个承诺。“
如今,这个承诺变成了现实。百峰村,村如其名,境内有大小近百座山峰,自然资源丰富,人均4亩山地,但是村民只是零散地种些茶叶、桃树、板栗等,家有青山,却常年在外奔波求生。为了摆脱贫困,2011年3月百峰村党总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马鞍山市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公司要运营,首要任务是流转农村土地。当时很多村民不愿意。齐道贵带领村民组长、老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村民们这才同意流转土地。流转土地时,因为山区土地丈量难度大,齐道贵和党员们在山上走了一个多月,一点一点地丈量,完成2000多亩山地和农田清册统计。现在,生态种植和生态旅游已成为百峰村的核心产业,带动周边5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7000元。2020年,百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6.6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00多元。百峰村的乡村振兴路也是丹阳镇谋划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丹阳镇对标江宁,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该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累计完成土地流转4万余亩,深入开展“互联网+农业”行动,建立了八卦村无公害有机稻示范区,扶持百峰发展瓜蒌子、仙女山水果、金弹子花卉苗木等品牌,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五年来,丹阳镇共争取到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280万元,盘活村闲置土地500亩,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新增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0年,丹阳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五年前的18128元增长到27946元。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五年来,丹阳镇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农村“三大革命”、“全域人居环境整治”,从根本上扭转农村人居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全镇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6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3个、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2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28个。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五年来,丹阳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四好农村路58条,总里程长约63.03公里,修建户户通45公里。该镇还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水毁修复工程建设,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漫步丹阳镇乡间村落,小楼林立、山环水绕、瓜果飘香,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正徐徐展开!
现在的八卦村已经是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可是10年前,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只能混饱肚子。穷则思变!但怎么变?关键在党的领导。在丹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党总支谋划流转农民的耕地,让有能力、有头脑的涉农企业来经营。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八卦村做好了三块文章,即水产养殖、良种培育、生态农业。尤其是近些年加强了和科农种业公司的合作,将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在家门口务工成为产业工人,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不论招大引强、转型升级,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丹阳镇党委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将管党治党工作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水平。丹阳镇严格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举办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班,持续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五年共调整12名村党总支书记,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提升共58人次,同时公开招聘近50名村后备干部,打造了一支过硬干部队伍。
地处皖苏边界,丹阳镇还积极与毗邻地区开展跨省党建合作,在“两省一街警务室”的基础上,蕞近,“横溪—丹阳”毗邻党建达成结对共建协议,以“1+4”合作框架为基础,把“党建结对”作为突破口,在“生态环保、社会治安、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创新实行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助推一体化发展。党旗指引前进方向,党建凝聚发展力量。
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上,丹阳镇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打造了“毓秀丹阳一家亲”“多彩百峰”“红色旭阳”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村庄治理和环境改善。同时,丹阳镇还开展了“四重四亮”“三走进四提升”“六问六帮”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蕞关心蕞直接蕞现实的问题,提高全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