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开发区让群众“有地说事”
金山网讯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遇到急事、烦事、揪心事,不仅有地方说事,还能找到人解题,这份安全感让咱特踏实。”说起身边的变化,丹阳开发区普善社区居民缪金顺竖起了大拇指。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为解决群众一些小事反映无门、无人解决等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丹阳开发区探索建立“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紧盯就医设施、拆迁安置、农村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关键热点,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谈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丹阳开发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产业强市先行区,今年来,丹阳开发区紧扣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奋斗目标,该区党工委领导班子积极认领“我为发展勇丹当”,分领域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围绕重点工作,动员机关、企业、村(社区)党员干部力量在各自领域亮身份、当先锋。围绕进园入企,让企业“敞开说事”,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及时提供用工1200人,助推30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让办实事成果助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针对居民反映的就医设施难题,今年,丹阳开发区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嘉荟社区设立占地120平方米的“开发区嘉荟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每周由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的副主任医师带队驻点服务,真正将医疗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对此,社区老人许和保感动地说,“这是政府为我们社区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实事!”
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启以来,丹阳开发区积极构建“1+4”社会治理模式,以“前台一窗受理、后台流转办结”为导向,推动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切实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实效,破解为民服务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畅通说事渠道是基础,解决问题矛盾是关键。丹阳开发区紧紧抓住“解题”这一“牛鼻子”,从受理群众诉求开始,通过分流交办、解决问题、结果反馈、群众评价,建立了完整的工作闭环。
“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分为“说事”和“解题”两部分。为推进“一说一解”机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一方面,丹阳开发区510名网格员、170余名“三官一律”共同参与,确保了一般问题接单快速办;丹阳开发区10余个职能部门的参与、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引入,有力支撑了跨部门问题联合协同办;开发区、村(社区)两级联动,顺利实现了超事权问题提级办;开发区党工委、曲阿街道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办。与此同时,丹阳开发区辖区公益救援队、志愿者队伍、律师团、心理咨询师团队等以各种形式纳入机制中。(蒋澄瑜陈瑶佘记其)
突破25亿!国庆档电影市场持续火热 ...
节日我在岗 抢工期、赶进度!朱方...
奋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镇江图景现实模...
丹金溧漕河丹阳段312国道桥改建工程...
长假后头部个工作日蕞高气温仅20℃
西津渡“双节”迎客25.6万人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