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从沉睡到新生工业遗产守住“工业乡愁”
在江苏省丹阳城区主干道新民西路上,坐落着一座饱经沧桑的建筑,与周边崭新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反差,这便是丹阳市轧花剥绒厂。里面的老厂房、旧机器见证了昔日丹阳工业发展的辉煌,镌刻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印记。
不久前,江苏省工信厅公布首批江苏省工业遗产名单,全省仅有10家单位入选,丹阳市轧花剥绒厂赫然在列。工业遗产,通俗地说就是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科技、社会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包括厂房、车间等物质遗存和生产工艺、规章制度等非物质遗存。在城市化进程改造愈发剧烈的当下,如何让沉睡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生,仍是一道待解的命题。
丹阳市轧花剥绒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政府兴建的丹阳头部家工业企业。1950年,苏南棉麻指导所派著名的教育家、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之一黄质夫先生来丹阳指导和筹备建设轧花厂,并担任良种轧花厂的头部任厂长。几经变迁,1961年良种轧花厂更名为丹阳县轧花剥绒厂。此后,该厂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生产出战备物资,统一调配给棉纺织、轮胎帘线、火药、造币、医药等工业生产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丹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棉花产业迅速退出,轧花厂也随之进行产业转型。
此次,丹阳市轧花剥绒厂入选首批省级工业遗产,其改制后的丹阳市鑫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着手学习其他地方工业遗址保护的优秀案例,力争将老遗产变为新景点。该公司总经理裴福民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初步构想,正在向属地和相关部门建议,“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在充分保留原有厂房结构的基础上与周边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相结合,融入工业旅游文化元素,将丹阳轧花厂遗址一带打造成工业文化街区。”目前,轧花厂工业遗址展馆已初步建成,一座讲述工业历史发展的街头博物馆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逐步成为本地开展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教育的研学实践基地。
去年7月,时间省工信厅发布的《江苏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在活化利用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江苏省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展览馆、工业体验馆,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对此,镇江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镇江市将通过组织全市工业遗产单位学习观摩省内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代表单位、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支持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以期实现工业遗存的文化延续和可持续利用,让工业遗产在产业强市新征程中焕发新生。(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程精华 方旖旎)
弘扬教育家精神 廉洁从教铸师魂
14岁少年骑电动车撞伤行人 监护人担...
“科技要打头阵”,挺起强国“硬脊梁...
镇江6家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
快递突破“100亿”,“流动江苏”大...
漫评|霜降之时,共绘秋色与梦想的壮...
2024镇江(香港)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