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丹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瞭望“中西部头部县”湖南长沙县这样突围

admin6个月前 (09-24)丹阳产业信息5

  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正面临“超级技术窗口期”,抱定“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虽然不靠海、不沿边,但我们有面向全球争战略、争政策、争项目、争人才的雄心和勇气,为中西部地区树立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标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俊 谭剑 席敏 白田田

  2022年11月,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湖南省长沙县位列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名,蝉联中西部头部。

  在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看来,这份成绩单既是对长沙县30多年来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意味着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长沙县来到了全新的“十字路口”。

  与许多中西部县市一样,经历多年快速发展的长沙县如今正面临增长动力衰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中,怎样扬长避短创造新的引领优势?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长沙县蹲点调研,近距离观察“中西部头部县”正在行进中的高质量发展“突围”。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长沙经开区(时称“星沙开发区”)拉开建设序幕,不靠海、不沿边的长沙县结束了长期“有县无城”的尴尬,正式提出搬县城、达小康、进百强的目标。经过30年的发展,长沙县县域经济总量已连续2年超过2000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当之无愧的“模范生”。

  长沙县云集着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一大批工程机械巨头企业。在不久前发布的“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上,三一重工位居全球第4,铁建重工挺进全球30强,山河智能位列第34位。

  此外,长沙县还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上汽大众、博世长沙、蓝思科技、索恩格等行业巨头在这里落户并发展壮大。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沙经开区以占长沙市7%的建设用地创造了全市20%的规上工业产值,园区企业数量增长到近2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294家,百亿企业6家。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长沙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殊为不易,但多年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是县域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工程机械与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长沙县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均出现大幅萎缩。比如,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值由千亿一度下滑至三四百亿,工程机械产业受房地产、基建领域投资下滑、周期性市场需求放缓等影响,产值也出现大幅下滑。

  其次是资源制约日趋显现,投资和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一位长期在长沙县工作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认为,长沙县制造业规模庞大,但与东部地区相比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布局缺乏可持续性,对未来市场的开拓缺乏前瞻性。特别是旧赛道与新动能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重大项目容易“青黄不接”。

  三是发展的硬指标上去了,但软环境仍存差距。部分受访人士坦言,长沙县在科创资源转化,以及金融、人才、高端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短板。特别是,少数干部心态尚未走出“舒适区”,对未来的激烈竞争缺少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

  与同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十强”的昆山、常熟等地相比,长沙县的发展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同时,湖南省内的浏阳、宁乡等也在奋起直追。

  结构性短板日益凸显、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在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如何顺利“突围”并继续发挥好引领作用,“中西部头部县”已到了爬坡过坎蕞关键的时刻。

  在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组装机械装备(2022年7月1日摄)   陈泽国摄/本刊

  以制造业起家的长沙县,未来还要靠制造业来当家——在长沙县,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对此认识高度一致。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长沙县对自身的定位是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发力高端制造,首先要解决核心技术。从蕞长臂架混凝土泵车到蕞大直径盾构机,这些屡创纪录的工程机械“巨无霸”在国际市场创出了中国制造品牌。但在高端轴承、发动机、液压件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上,国内企业还时常受制于人。

  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长沙县聚焦国之重器,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实施开展联合攻关,一批工程机械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先后取得突破。

  在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中,铁建重工大型掘进机主轴承、三一重工高端液压元器件、顶立科技第三代半导体、天河国云区块链底层技术、山河智能工程机械数字样机及孪生技术等项目均来自长沙经开区,且全部指向关键核心技术。

  传统制造企业“数智化”改造也按下了加速键。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说,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正面临“超级技术窗口期”,只有抱定“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在头部企业带动下,长沙县制造业企业的“数智化”升级紧锣密鼓推进。2020年,长沙经开区成功获批湖南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2021年,长沙县又在全国率先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机制。目前,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产值占长沙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超过85%。长沙经开区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夏绿林说,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长沙县已形成了一种头部企业“顶天立地”、创新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态势。

  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日渐成为长沙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全县已有2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长沙经开区就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8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标杆21项。

  “产业+科技”双轮驱动,为长沙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长沙县城北部,风光旖旎的松雅湖畔,一座生态新城正在崛起。与过去“圈地、建楼、卖房”模式不同,松雅湖生态新城的目标是产业科创策源地。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建设智算中心、海创中心,引进大院大所和产业创新平台,着重培育“3T”产业项目——IT(新一代信息技术)、BT(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MT(新材料)。

  长沙县常务副县长彭韬告诉记者,这里将作为重要的科创孵化基地,为长沙县制造业“再出发”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在长沙县有一句响亮口号——“无改革,不星沙;无开放,不星沙”。

  面对新一轮县域经济的竞争,怎样在有限资源中挖掘潜力?如何在高起点上开拓增长点?传统的政策招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拓展增长空间、激活发展动能,必须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寻找路径。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党群工作局副局长黄姿介绍,近年来长沙县大胆探索,率先出台了人才、科技、产业、行政审批、金融、数字经济、外贸、总部经济等一揽子政策,形成“惠企政策措施100条”,并以“项目合伙人”的角色定位聚焦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制定出台了亩均效益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盘活低效用地实施办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等“1+1+N”政策文件体系,通过高质量“二次开发”,推动园区实现“腾笼换鸟”。

  为解决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与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沙县率先推出小微园区土地价款不增收、报建“零收费”、准予产权分割等重大改革举措,使园区工业用地实现由增量开发变为存量运营。

  “德普·企业公元”是个面积不过95亩的小微园区,云集了150余家科技型、总部型企业,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6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每亩土地实现税收86万元。在长沙经开区,像“德普·企业公元”这样的“园中园”有16个。

  改革挖潜的同时,长沙县借助自身交通区位优势和自贸开放平台,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上天出海”新通道,注入发展新动能。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正式获批,其中91%的面积在长沙县。由此,长沙县已形成自贸区、临空区、综保区、经开区、会展区“五区叠加”开放优势。“不靠海、不沿边,但我们有面向全球争战略、争政策、争项目、争人才的雄心和勇气,为中西部地区树立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标杆。”付旭明说。

  近年来,长沙县先后探索形成了20余项契合国家战略、体现湖南特色的创新案例和改革经验。4项案例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1》,9项成果入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

  新建成的长沙自贸临空区,已累计开通17条国际货运航线,建成全国首个面向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县级企业服务中心,探索推出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模式。随着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加紧推进,长沙县的“四小时国际航空圈”逐渐成形。

  依托这些改革创新,长沙县成为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构建起内陆开放高地格局。近三年,长沙县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达15%,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达20%。

  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没有共同富裕,县域高质量发展也无从谈起。”付旭明说。

  2022年2月,长沙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沙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在方案列出的“七大专项行动、30项具体任务、53项共富指标”中,推进城乡融合是一个关键点。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长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32元,同比增长6.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38,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沙县近年来面向外来产业工人推出的一系列“民生实事”引人关注——长沙县有30多万产业工人,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虽然户口不在长沙县,但长期在此工作生活。为解决这些新市民面临的住房难、入学难、出行难、就医难等问题,长沙县近年来投入巨资新建扩建了一大批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公租房等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长沙县住建局提供的数据,2019年至2021年,长沙县累计建设公租房11376套(间),筹集建设长租房10803套(间),为12万产业工人解决了住房问题。为解决工人们的出行需求,长沙经开区专门定制了公交线路,对园区规模大、人员多的企业、学校和住宅小区合理设置路线和停靠站点,实现园区公交与地铁的短线年初,长沙县又列出民生实事项目29项51个,包括新增教育学位1.28万个、完成550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1.4万名农村适龄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低保标准继续保持全省蕞高水平、新建停车位1.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目前,全县51个民生实事项目中已有6个提前完成,8个指标完成过半,22个指标完成进度在25%以上。

  付旭明告诉记者,未来,长沙县将继续坚持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在全域实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在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宜养、住有安居、幼有所育、劳有所得、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做共同富裕县域典范。■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相关文章

2个月利税达300万元!丹徒建华稳步推进后续项目建设

2个月利税达300万元!丹徒建华稳步推进后续项目建设

  在镇江加速“西进”对接南京的背景下,近年来丹徒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园区产业升级提档,确立了以绿色建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作为开发区新的发展方向。2020年7月,建华建材集团与丹徒经济开发区成功签约,建华绿色建材科创园项目落户丹徒经济开发区,经过2021年一年的努力,建华绿色建材科创园一期大桩生产线已经顺利投产、达效。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就让我们走进丹徒建华绿色建材科创园。...

《绵阳市科创园区及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局部〈N(12A)-a-01单元〉调整方案公告

《绵阳市科创园区及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局部〈N(12A)-a-01单元〉调整方案公告

  范围西至九华路、北至九洲大道、南至创业大道、东至二环路,涉及《绵阳市科创园区及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教育科研用地调整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兼容商业用地,控制指标结合相关规范相应调整,详见附表。   (一)规划修改申请主体:绵阳科技城新区管理委员会。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要求对...

【走进镇江苏南自创区系列报道之二】创新末梢发力丹阳崛起新材料产业高地

【走进镇江苏南自创区系列报道之二】创新末梢发力丹阳崛起新材料产业高地

  金山网讯 产业振兴、创新引领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新材料重点产业板块,培植适合创新发展的土壤,丹阳矢志前行,勇攀创新高峰,塑造产业高地。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格局中,丹阳创新末梢持续发力,助推新材料产业高地巍然崛起。   创新是头部动力,人才是头部资源。一系列政策红利营造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生态。近年来,丹阳实施“丹凤朝阳”人...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作者:王丹阳、刘嘉文、梁喻、王绮静   发表时间:2023-02-23 14:01   作者:王丹阳、刘嘉文、梁喻、王绮静   一个占地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的小地点寄托着怎样的大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

一图了解清控科创太湖湾数字科技园

一图了解清控科创太湖湾数字科技园

  清控科创太湖湾数字科技园由清控科创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联手打造,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为主题主线,以文旅+科技“双轮驱动”为导向,围绕“数字+智造”“数字+出行”“数字+生态”“数字+文旅”四大重点产业,打造“数字太湖”的新品牌。   清控科创太湖湾数字科技园位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北靠孙武子写兵法之地穹窿山,南眺太湖,依山傍水,风景怡...

******江苏省委老干部局

******江苏省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21-10-16 浏览量:次 来源:丹阳市委老干部局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10月13日上午,丹阳市委组织原四套班子老领导进园区、入基地、看企业,实地感受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共商“一号战略”发展大计,共庆重阳佳节。丹阳市委副书记赵志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捷等陪同老领导考察。   参观高新...

中关村丹阳科创园项目签约

中关村丹阳科创园项目签约

  原标题:中关村丹阳科创园项目签约   8日上午,丹阳与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打造中关村丹阳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为丹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中关村丹阳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将围绕丹阳主导产业,导入中关村及北京国资公司创新资源。项目总用地384亩,总投资30亿元。   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以高端...

中山科创园区介绍

中山科创园区介绍

  又拆!上海又有一批富豪即将诞生!新拆迁区域一览   投产后村集体租金收入将增1200万元!中山横栏利源工业园“工改”项目封顶   粵海集團3705億元競得廣東中山1宗住宅用地   成交公示:港区乍王公路东侧、中山路南侧等1宗地块   全通教育(300359SZ)已全部收到头部期土地补偿价款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