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丹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年产4亿多片眼镜片江苏丹阳以一个产业聚合千家企业

admin9个月前 (09-24)丹阳产业信息27

  年产4亿多片眼镜片、产值200亿元,江苏丹阳——

  一个产业聚合千家企业(经济新方位·县域经济观察)

  自动化生产线厘米厚的树脂镜片毛坯“乘坐”传送带进入研磨机中。伴随着飞溅的水花和“滋滋滋”的机器运转声,3把刀头按照操作屏幕上设定好的参数,从不同角度和位置快速切削——40秒钟,一片定制化的眼镜片研磨完毕。

  这里是位于江苏省丹阳市的万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生产的1亿片镜片销往世界各地。放眼整个丹阳,这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城市,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镜片年产量4亿多片,占全国总量的3/4、全世界总量的一半,产值200亿元。

  这一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密码”是什么?记者近日赴丹阳一探究竟。

  上料、研磨、抛光、加硬、镀膜……放眼望去,万新智能化车间内11条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车间生产的100多种眼镜产品,销往52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生产设备与制造技术之先进,是创业之初难以想象的。”万新董事长汤龙保回忆,丹阳眼镜产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一批学徒从上海、江苏的国营眼镜厂返乡,部分乡镇开始尝试眼镜制造,迈出了集体创业的头部步。

  “我跟着从苏州回来的老师傅学磨眼镜片,又把技术带到其他镇的工厂。”汤龙保回忆,当时的镜片都是玻璃材料,不同弧度代表着不同曲率,形成不同的镜片度数。磨片过程类似推磨——用手压住磨片机上的杆子,通过主轴旋转带动模具,将镜片上多余的部分切削掉,留下符合度数的弧度,打磨一片需要数小时,由于抛光粉遇水变红,汤龙保的手上、脸上常常被染红。

  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对镜片加工提出了更快、更好的要求。2012年开始,万新引进数字化设备,着手进行智能化改造。

  可光是买来机器,并不能解决问题。汤龙保发现,尽管镜片的加工速度提高了,但这也只是一个“点”,无法串成“线”——前端的材料采购、后端的销售服务等环节都还是传统模式,各环节的数据也没有打通、关联,整体的交付速度还是提不上去。

  此后几年,万新通过流程再造,将生产过程中原本碎片化的设备,以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打通”并“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数字化系统。在镜片加工车间,操作人员告诉记者,工人们一路小跑去拿单子、查询单子的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脑自动处理数据。

  “各环节的打通,不仅提高了整体交付速度,还降低了错误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汤龙保介绍,智能化改造后,公司“48小时交付率”达到95%以上。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市场机遇。在丹阳眼镜市场形成初期,市场对生产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不高,且需求强烈,眼镜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但很快,竞争与挑战随之到来。

  “树脂镜片相比玻璃镜片,优势明显。”汤龙保说,“唯一的出路就是快速变道,转产树脂镜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迎接更高水平的竞争,万新等一批企业向日本、韩国学习先进的树脂镜片生产技术。

  树脂镜片的生产过程与玻璃镜片全然不同。在万新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树脂材料被自动填充进玻璃模具中,历经20个小时、130摄氏度的高温加热固化后,就可以脱模,经过硬化和镀膜,就成了既轻便又不易碎的树脂镜片。

  “整整3年时间,我们交了不少‘学费’,报废的镜片有上百万片——就像做米饭,温度太高会泡汤,太低又夹生。”汤龙保说,1996年,国内头部代树脂镜片上市,逐渐推广到丹阳的其他眼镜企业。

  镜片生产成功,但上游的原材料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当时树脂镜片高分子单体材料只有极少数国家的极少数企业能生产,每吨价格15万元,且付款后一个月才能供货。”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公晚说,关键技术必须自己掌握。

  为实现原材料生产国产化,明月镜片与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终于在2007年取得技术突破,为丹阳一半以上的眼镜生产企业提供原料,同类产品价格仅为国外企业的1/3。

  “过去,国内镜片企业在定价上没有话语权,导致利润空间很小,没有钱做研发、品牌,只能打价格战,出现质量良莠不齐的恶性循环。”谢公晚介绍,原材料国产化后,带动国际镜片原材料大幅降价,国内企业也有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打造品牌,也能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近年来,明月镜片瞄准市场需求,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与上海理工大学团队联合研发,创新出防蓝光、防眩光等细分领域产品,推动产品提质升级。

  从镜片生产原料,到镜布镜盒、印刷包装,如今丹阳眼镜产业的链条越来越长,并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为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丹阳市政府推动商会注册了“丹阳眼镜”集体商标,强化眼镜产品商标注册、使用和管理,同时加强对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产品质量监督。

  “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行业的门槛低、链条短,一些嗅到商机的商人聚集在丹阳火车站摆摊卖眼镜,为来丹阳的采购商供货。”看着眼前品牌林立、生意红火的“中国丹阳眼镜城”,时任丹阳车站大队党支部书记胡小锁回忆道。

  2014年,在统一规划下,眼镜市场的经营户整体搬进眼镜城。这个占地14万平方米的商贸综合体全年吸引顾客超150万人次。“眼镜城集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品牌展会于一体,政府与行业双向发力,推动眼镜产业从单纯制造业走向综合服务业。”丹阳市眼镜商会秘书长袁红锦介绍。

  在眼镜城周围1.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丹阳市规划建设的“眼镜小镇”正在施工,希望将“流量”转化为“销量”,在县域范围内用眼镜产业带动辐射周边产业发展。

  展览馆,是展览展示、会议论坛、品牌发布的多功能空间;专业眼科医院,集医疗、教学、研究、康复、预防为一体;少儿视光中心,通过科普、预防、培训、数据采集,打造成青少年近视防控一站式服务平台……丹阳眼镜小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郦新建打开规划图,一一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也落户丹阳。学院副院长钟文辉介绍,学院瞄准县域特色产业,将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今年头部届眼视光专业毕业生在4月就全部签约,在行业中从事技术、服务、研发等岗位。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为企业培训产业工人。

  “营商环境优化创新、龙头企业持续带动、专业力量加盟供给,是丹阳眼镜产业发展的密钥。”丹阳市经济发展局局长冷文华说。

  “小城制造”,成功有密钥(子夜走笔)

  不少人曾有这样的体验:到眼镜店选购眼镜,品牌、款式繁多,一时乱花渐欲迷人眼。你可知道,这些五花八门的眼镜,很多竟然产自同一个地方——江苏丹阳。全世界一半的镜片都产自这个小城,你说厉害不厉害?

  “小城制造”很小。如果从产品看,一副眼镜、一双袜子,甚至是针头线脑,看似不起眼,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小城制造”很大。“小城制造”不仅是中国制造业拼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小城经济的重要支柱,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就业人口,例如在人口不到百万的丹阳,眼镜相关企业就有16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多人。

  大浪淘沙,经历时代大潮考验,“小城制造”愈发闪光,活力满满。何以挺立潮头?一靠行业勇于进取,创新不懈。譬如丹阳眼镜,从业者大胆尝试、果断把握商机,多方联合技术攻关、进行迭代升级,从而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和产业聚集优势。二靠政策积极引导,有效扶持。从镜片制造到综合服务的产业拓展,在市场化配置和政策引导的有效结合下,逐渐形成了在全球市场具备优势和特色的眼镜产业集群。

  当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的“小城制造”面临着技术积累不足、品牌亟待提升等问题。如何突破瓶颈,焕发新的活力?丹阳的经验值得借鉴——营商环境优化创新、龙头企业持续带动、专业力量加盟供给。

  我们相信,更多掌握了成功密钥的“小城制造”,将会为各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3年上半年“经济重镇”“百强县”丹阳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交卷”

2023年上半年“经济重镇”“百强县”丹阳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交卷”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2023年上半年,“经济重镇”“百强县”丹阳,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交卷”   扬子晚报网8月11日讯(记者 万凌云) 从8月11日起,镇江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镇江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系列...

3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130亿元!海口市2022年(头部批)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 沈丹阳罗增斌证签

3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130亿元!海口市2022年(头部批)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 沈丹阳罗增斌证签

  原标题:3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130亿元!海口市2022年(头部批)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 沈丹阳罗增斌证签   4月11日上午,海南自由贸易港2022年(头部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海口会场活动举行。活动由海口市重点招商项目线上集中签约和海口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签约两部分组成,签约项目共36个,计划总投资额130.2亿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省委...

div data=datasource:202111030147db846ae04f978f464e80c7e2aea1 datatype=content

div data=datasource:202111030147db846ae04f978f464e80c7e2aea1 datatype=content

  签约仪式上,港华燃气执行董事暨营运总裁、港华投资暨华衍水务执行副总裁纪伟毅介绍了集团业务范畴和经营理念,并代表港华投资有限公司与丹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总投资10亿美元的“丹阳市低碳城市建设项目”,希望通过本次签约,在城市生活服务、城市运营业务、绿色环保及大健康业务版块等多个具体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丹阳市低碳城市目标,共建美丽丹阳。   丹阳市委书记黄春...

丹阳24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丹阳24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本报讯(通讯员 陈静 记者 佘记其)为深化产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奋力实现一季度项目建设“开门红”,2月28日上午,丹阳市委、市政府举办2024年丹阳市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动员会暨项目开工签约仪式。   据悉,本次签约活动共精选了24个创新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其中符合丹阳“4+3+1”产业体系的项目23个,占全部签...

丹阳市37个项目集中授信签约

丹阳市37个项目集中授信签约

  7月25日下午,丹阳市举办“金融赋能 再启新程”第二届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切实提升金融机构服务重点产业和精准对接企业的质效,让金融活水更好地赋能丹阳高质量发展。活动中,37个项目集中授信签约,涵盖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科技人才,重点产业,产业链建设,乡村振兴,银行支持国企转型发展等类别,授信总额达1110.957亿元。   今年以来,丹阳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

丹阳市领导调研农业龙头企业

丹阳市领导调研农业龙头企业

  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赵志强带领市委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走进丹阳市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就当前企业生产、销售、带动农民增收等开展调研,为农业产业发展“把脉开方”。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束克之陪同调研。   赵志强一行首先走进丹阳市勤丰花木种植有限公司,详细了解该公司多肉种植、网络销售、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现场交流了解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勤丰...

丹阳开发区银企集中签约

丹阳开发区银企集中签约

  8月22日,丹阳开发区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暨金融工作大会。会上,江苏信保集团和丹阳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行银企集中签约活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2个,金额累计75.2亿元。据悉,今年以来,丹阳各银行已累计为丹阳开发区项目授信140.98亿元。   据悉,此次政银企对接活动既是金融业支持丹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丹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长期...

丹阳财政局着力推动产业文化深度融合

丹阳财政局着力推动产业文化深度融合

  金山网讯 眼镜产业是丹阳久负盛名的产业名片之一,历史悠久的齐梁文化则是丹阳得天独厚的文化名片之一。为擦亮这两张名片,完成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丹阳财政局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丹阳文旅融合发展。   挖掘千年历史,弘扬齐梁文化。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齐梁帝王死后大多归葬丹阳。丹阳南朝陵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