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去年开通的市域机场线号线康恒路站运营情况如何?2024年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情况分析报告发布
市交通委指挥中心介绍,2024年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情况分析报告发布。2024年全年日均客流1027万人次,同比上升2.4%。客运强度1.28万人次/公里·日,高于2023年的1.25万人次/公里·日。详见↓
2024年全年日均客流1027万人次,同比上升2.4%。客运强度1.28万人次/公里·日,高于2023年的1.25万人次/公里·日。
工作日平均客流1162万人次,同比上升1.9%;工作日早高峰7:00-9:00日均进站客流159万人次,同比持平;夜间时段20:00-24:00的客流同比增长则超过了3%。休息日日均客流730万人次,同比上升3.7%。2024年3月8日、3月29日全网轨交客流分别达到了1339万和1332万人次,刷新了曾在2019年3月8日创下的1329万人次客流纪录。
2024年线号线号线日均客流依然位列前三;14号线号线同比增长幅度居全网前三,但增速已较开通初期放缓;除了以上3条线号线“握手”,日均客流同比增加3.4万人次,占全网客流增量的14%。
1号线号线号线客运强度被运营里程稀释,但其早晚高峰时段受潮汐客流影响,存在部分区段拥挤的情况。
411个站点,其中新增站点5个,同比上涨站点280个[1],下跌站点126个。客流排行前五的站点分别为虹桥火车站、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南京东路、静安寺。
7700人次,为峰值水平的一半。同比增幅排行榜中的龙耀路(徐汇滨江)、真如(中海环宇城MAX开业)、中华艺术宫(世博滨江)、上海南站(徐汇万科中心开业)等站客流涨幅值得关注。
市域机场线万人次,周五为周期性大客流日。自市域线),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客流差距在2000人次左右,周五及周日一般为当周的常态大客流日,截至1月17日(周五),单日客流蕞高纪录为3.8万人次。
1.5万人次,占全线号航站楼日均进出站客流2.4万人次,占全线%。乘坐市域机场线%为换乘进入),其中浦东1号2号航站楼与虹桥枢纽间的直达客流占比23%,两场联络效果较显著。该线号线换乘为松江区域乘客提供了通勤便利。临近寒假,松江大学城有大批客流通过9号线在中春路换乘市域线前往虹桥枢纽,在市域线号航站楼OD关系中占比达6%。此外,9号线沿线诸如泗泾、九亭等站,都可以通过换乘市域线直达虹桥枢纽,极大地方便了松江区域居民出行。
1215人次,随后部分换入9号线对中春路至七宝断面造成少量客流压力。但同时,部分9号线市区方向的客流转移至市域线中春路至虹桥机场方向,此消彼长之后,市域线号线中春路至七宝断面总体起到了分流的作用,早高峰小时断面流量下降约3000人次,降幅3.23%
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西岑站日均进出站客流约
5成,淀山湖大道、漕盈路等较为临近的站点,客流较开通前有所上升。
2024年主要节假日客流同比以上升为主。2024年元旦、春节客流同比大幅上涨;清明、五一、端午、国庆假期客流总体平稳,其中5月2日单日客流达到924万人次,已非常接近2019年同期单日客流峰值;中秋假期受台风“贝碧嘉”影响,日均客流仅539万人次,其中9月16日本市经历强风暴雨,轨交部分区段短时停运,蕞终全天客流仅171万
2024年节假日轨交客流同比上涨的站点主要集中在热门景区及新建地标周边。
新建商业体和景区的火热,也带动了周边轨交站点在节假日客流上升。比如2023年年底开业的中海环宇城MAX及2024年三季度开业的宜家荟聚都显著拉升了区域的人气。龙耀路(徐汇滨江西岸)、丹阳路(杨浦东外滩)则随着板块日趋成熟,轨交客流大幅上升。
,而世博大道站国庆单日客流超过7月初人工智能大会2.6万人次客流峰值。但进入冬季,市民户外活动减少,以及双子山“打卡”热度下降,后滩+世博大道站的轨交客流从峰值的单日
2024年两场三站轨交站点客流同比相对平稳,仅浦东机场轨交客流全年显著上升3成。
上海松江站启用后附近轨交站点客流同步上升。2024年轨交上海松江站高峰日进出站客流1.39万人次(2024/9/17中秋台风后一日),但在铁路上海松江站投入运营以及1月5日调图之后,蕞大单日进出站客流升至
1733人次,该纪录也将随着春运的进程持续刷新。在春运发送高峰期,该站与9号线沿线站点的关联度(通勤客流占比)逐渐下降,而其他区域前往轨交上海松江站的比例从38%(1/3周五)逐步上升至64%(1/24周五)。自2021年底18号线北段通车,龙阳路站升级成为重要的5线换乘枢纽,换乘客流逐年升高。2024年龙阳路站进出站客流同比增加7.6%;换乘客流虽与2023年基本持平,排名全网第五,其中,早高峰8:00-9:00小时换乘客流平均达
2万人次,体育馆站和游泳馆站的进站客流分别为体育场站的2
F1中国大奖赛期间,轨交上海赛车场站日均进出站客流达8.3万人次(其中4月20日全天进出站客流达9.4万人次),较2019年赛程期间上涨
2.5倍、休息日的10倍),散场客流高峰21:00-22:00小时进站客流达3766人次(未超过4月29日德比散场时4000人次的峰值)。通过轨交国家会展中心站客流分析,2024年人气较高的会展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医药医疗、食品采购、机械配件相关的工业展会;而Bilibili World这样的漫展也同样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参展。全年的重头戏依然是进口博览会,国家会展中心站全年的客流极值出现在11月8日,达到了19.4万人次。进博会期间,国家会展中心6
14万人次,11月8日周五当天通勤叠加会展客流,早高峰8:00-11:00出站客流持续维持在高位,小时客流极值为2万
1.8万人次。新国际博览中心全年比较重要的展会,包括3月末的半导体展、暑期档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简称ChinaJoy)、亚洲宠物展以及年末的上海工程机械展(BAUMA)。7月初的人工智能大会(上海世博展览馆;世博大道站、中华艺术宫站)、8月的上海书展(上海展览中心;静安寺站),也是一年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展会,对周边轨交站点的运营保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人次,12月31日(工作日)跨年全天客流则接近2.9万人次。自当天17:00起出站客流开始显著上升,并在20:00达到峰值,近
12月31日(工作日)夜间外滩区域也有大量市民游客聚集,一些不参与跨年的游客集中在20:00前进站返程与通勤客流叠加,小时进站客流超过8000人次。随后,在南京东路完全封站、豫园站14号线区域封站的情况下,豫园站10号线后出站到达的客流依然维持高位,较一般周六翻番。滴水湖跨年活动在1月1日晚举行,滴水湖站全天进出站客流3.5万人次,其中出站客流较常态周末翻倍,17:00-20:00出站客流
2025年,上海轨道交通将继续面临多重客流压力,常态化展会、节日庆典活动、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文娱活动将持续吸引大量客流,新建商业体投入运营、上海科技馆重新开放及中国首个乐高乐园等城市地标性项目建成,将进一步增加轨道交通的客流运输压力,同时仍需应对突发事件及恶劣天气等各类运营风险。随着2号线号线西延伸的开通运营及铁路上海松江站等枢纽运营的不断调整,现有轨交网络的客流分布将产生变化。资料:市交通委指挥中心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