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周至好故事】发展生态产业解决农民“卖难”双管齐下助力脱贫
原标题:【脱贫攻坚•周至好故事】发展生态产业,解决农民“卖难”,双管齐下助力脱贫
西安市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在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同时,通过探索扶贫超市和电商联盟的方式,解决农民“销售难”问题,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周至县竹峪镇丹阳村,千亩红梅基地已初见雏形,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过去,村民在这片山地上主要种植杏树,基本上没有什么收成。去年底,在政府支持下村里开始集中嫁接红梅,建设西北蕞大的红梅基地。
周至县竹峪镇丹阳联村党委书记王乃祝说:“原来嫁接了580多亩,今年我们又种了300多亩,一共有800多亩,主要就是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打个比方这颗苗,今年价格好的话,这么大的苗,至少可以卖一两万块钱,既能搞旅游,又能增加老百姓收入,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在周至县楼观镇后就峪村,村民廖刚刚多年来头部次见到了******收鸡蛋的客户。廖刚刚养了一百多只鸡,山里交通不便,又没有网络信号,过去卖鸡蛋一直是个难题。为破解这个矛盾,周至县建立了全省头部家“扶贫超市”,对贫困户家里的特色农产品******收购,扶贫超市负责运输、包装、销售。
周至县楼观镇后就峪村村民廖刚刚:“******来收货,然后把东西拿下去帮卖,蕞多一个礼拜,不管他们卖没卖,就把钱给了。咱贫困户这就能见到钱了,人起码没有负担了,首先不愁销售。”
西安扶贫超市负责人宫世峰:“我们目前是在全市5个涉贫区县25个村,收购农产品,具体涵盖了35个农户和合作社,我们做过一个大概的测算,对他们销售农产品增值起码在20%到30%,我们今后还会有蓝田店,户县店。”
发展生态产业,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西安市政府提出,今年还将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乡村旅游、设施瓜菜、猕猴桃等生态扶贫产业,力争覆盖80%上的贫困户;通过财政资金扶持、扶贫小额信贷、市场主体带动、技术跟踪******等帮扶措施,发展一千户以上增收示范户,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带动一万户以上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确保贫困户至少有1个中长期产业项目,人均年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成立电商联盟,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加入电商,拓展销售渠道。
周至县骆峪镇红旗村贫困户曹小亮:“对我帮助肯定大,因为我做微商的话,再加上淘宝的线万没问题,去年做了一年,就买了辆车。生活肯定会好,肯定超过脱贫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