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敢为善为持续争先进位”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定位,为让我市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方面的“新政”和鲜活故事能传播得更远更广,近日,我市召开“敢为善为 持续争先进位”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专题。会上,市委组织部、科技局、人社局、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单位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等方面实施的积极举措、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的思路。
紧扣“产业强市”总目标,升级推出了“十四五”人才新政20条,把“丹凤朝阳”人才政策作进一步的深化,推出了“产业强市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民生保障领域人才引进计划”、“优秀学术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三大计划,全力提升人才工作站位高度,持续完善人才工作创新维度,稳步拓宽人才工作引进广度,人才工作的成效也不断彰显。
引进人才的层次明显提升01 “十四五”以来,我市引进多名国家级专家,建有院士工作站12个。人才企业的成长稳步提升02人才创办的企业有近一半的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上市挂牌的企业80%为人才企业,每年受表彰的规模纳税企业前50强大部分都是人才集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取得新的突破03推动大健康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链组建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
优化平台布局,加速成果转化01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新模式,着力建设“三单两库一平台”科技成果精准转移转化模式。积极打造示范创新载体,组织创新园区申报江苏省“标杆孵化器”,支持龙头企业自主建设专业化创新创业载体。引导科技公共平台提质增效。全市七大平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壮大创新主体,夯实产业强市根基02聚力推进科技招商,截至11月底,我市各镇(区)已成功招引142家科技型企业。培育新质创新主体,全年有22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研发机构。集聚尖端资源,实现创新生态融合03强化人才引育,镇江“金山英才”人才计划入选再创新高打造域外飞地。借力北京、上海科创资源优势,全方位引进高端科创产业和人才项目。加强科技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强化密切合作,达成350项合作协议。
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大学生“聚丹”计划和青年人才“凤还巢”计划,为青年人才来丹就业创业提供安居生活、就业创业、优选培养等25项惠才政策。
对来丹就业的青年人才01给予本科600元每月、硕士1000元每月、博士1500元每月的生活补贴,补贴期为36个月,同时“双一流”高校或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0%;
给予本科600元每月、硕士800元每月、博士1000元每月的租房补贴,补贴期为36个月;
对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房的青年人才,给予大专80%比例、本科以上100%比例的购房契税补贴,符合条件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上浮50%;
对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房的“双一流”高校或紧缺专业的青年人才将给予本科10万元、硕士20万元、博士30万元的购房补贴。
对来丹创业的青年人才02毕业前后两年内的青年人才在丹首次成功创业,给予创业主体6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并按照实际带动就业人数给予蕞高1万元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在丹创业的青年人才,可申请蕞高50万元富民创业担保贷款。
毕业5年内的青年人才来我市首次创业,可提供不超过30平方米免费场地,或不低于30%的场租优惠,或蕞高500元每月的场租补贴;经评审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蕞高30万元资助。
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同步推进线上线下两个服务中心。对线上服务中心,依托“丹阳智慧人社”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申报、审批、兑付一体化操作,让人才“足不出户就能尽享全城服务”。
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生活、租房、就业见习等补贴5600余万元,惠及青年人才2.3万人次。
全市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350家,其中包括眼镜、汽车零部件、新业态等6家行业联合工会,工会会员229000余人。全市工会突出群众性科技创新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两项重点内容,不断夯实产业强市“人才硬底盘”。
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01坚持以产改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试点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培树培育产改试点单位102家,并在全省率先以行业(眼镜、汽车零部件、旅游户外装备)整体试点推进,涉改企业500余家,产业工人6万余名。今年10月,丹阳眼镜行业产改“四步工作法”列入全国工会深化产改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充分发挥技能技术竞赛关键作用02开展各类型技术技能竞赛200余场,参与职工超1万人次,培育了一批特色竞赛品牌,培养了一大批工匠型技能人才。不断凸显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033年来在眼镜行业培育一线余个。联合科技局开展全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发明专利”竞赛活动,孵化培育200余项职工“五小”创新成果,选树70余项参与镇江市优秀项目评选,其中16项获镇江级“三十佳”项目,3人获省级职工优秀创新案例。
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镇江日报、镇江电视台、丹阳日报、丹阳电视台、我的丹阳以及丹阳发布、丹阳翼网、乐活丹阳等新闻媒体、政务新媒体和社会自媒体记者、编辑参加了发布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