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以北双算力头部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开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长江以北双算力头部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开园
2月23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开园,至此,长江以北“双算力”头部园正式开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由此开启“新纪元”。园区规划了“一谷两翼”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将深度拓展“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6大应用场景,预计到2028年,青岛智算谷(中心园区)产业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园区一隅
规划“一谷两翼”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2022年,青岛将人工智能列为24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规划建设多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2月23日开园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是今年青岛头部个挂牌的市级专业产业园区。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23日举办了揭牌仪式。据悉,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918亩,规划了“一谷两翼”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青岛智算谷为中心园区,赋能带动海尔科创生态园、海信全球研发中心两翼园区创新发展。
在产业规划上,按照“12336”总体思路,即瞄准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一目标,依托“双算力中心、智能家电国创中心”两大核心支撑,发力“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软硬件融合创新策源地、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3大主攻方向和“信创硬件制造、复杂算法软件研发、模型训练与数据服务”3条新兴赛道,深度拓展“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6大应用场景,成为山东省、青岛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预计到2028年,青岛智算谷(中心园区)产业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在城市设计上,明确“一谷两翼”空间布局,设立4大功能分区。其中,青岛国际创新园等已建成投用楼宇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青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好美智谷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8个项目开工在建;同时,园区还有可规划建设用地888亩,规划地上建筑面积近160万平方米。未来两年,崂山区将加快推动综合服务区、科创基地等重点项目布局落地。
早在2015年,崂山区就布局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并于2019年发布了全省首个区县级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AI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家,超过全市一半;重点企业170余家,约占全市1/3。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230亿元,其中核心产业规模占到全市50%以上。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AI门户芯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23日发布。共有11个条款,其中3条为市区一体化新突破政策,6条为市、区两级现有政策,2条为崂山区新出台政策。从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支持企业集聚发展、强化产业技术支撑、优化生产要素保障四个方面给予园区企业支持,加快推进青岛市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青岛市、崂山区构建起“五个一”工作体系,健全一套市区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召开调度会专题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园区挂牌进程。区级层面,成立由区政府副区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专班下设一办、五组,形成了“工作专班+平台公司”的园区建设运营架构。
编制一组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生态组织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建设规划方面,将园区放在张村河、株洲路两个城市更新低效片区中进行整体设计,确定了“一芯塑地标,两轴串山水,三带融产城”的规划结构,提出区域统筹、产城互促、场景营城、智能主导四大空间发展策略,着力打造富有未来感、科技范的特色产业园区典范。
加快招引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坚持按图招商、链主企业生态招商、平台招商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绘制了产业招商图谱、链主企业生态图谱,制定了产业链招商方案,新引进黄河科技、阿帕数字等重点项目21个,深圳行知机器人等30个项目正在加快洽谈引进。
设立一组产业基金。拟组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10亿元。用好2支已设立产业基金,规模5亿元的银盛泰润博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和10亿元的海创智链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园区效果图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月份,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投资约3.9亿元,首期具备100P算力,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PC的算力,将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面向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务。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23日正式上线。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采用昇腾AI基础软硬件,充分释放硬件算力,加速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应用和模型孵化。以自主创新根技术为依托,将打造立足于青岛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到顶层应用使能的人工智能全栈能力。
据悉,上线的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全省首个智算中心,试运营算力已超过80P,已拓展包括海尔、海信、以萨、中车四方等头部企业在内的80余家企业加入生态,联合50多家ISV伙伴面向智慧海洋、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工业质检、智能制造、智慧电力六大领域,实现70+算法模型创新,孵化了100+场景化解决方案。同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前沿科技,例如,基于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昇腾 AI 联手中国海洋大学打造的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已有阶段性进展,多项成果已经集成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气象局等单位的业务系统中。崂山区前瞻性布局算力新基建,结合园区规划,已经预留出超过600P的算力规模。
期间,中科曙光集团副总裁李传军、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签约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重点招商项目。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采取企业与政府共建方式建设运营。计算中心采用更通用、更开放的架构,可覆盖全精度混合算力,灵活支撑数值模拟、AI训练、AI推理等更全面的应用场景,有助于吸引更多生态伙伴,与现有算力中心形成“一园双算力布局”,实现技术互补、生态互补。计算中心采用液冷、微模块、高密度等新型技术,可有效解决计算的功耗和散热问题。通过软硬件技术创新,搭建更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服务、应用创新、产业孵化、生态汇聚,为大模型训练及产业化应用落地提供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算力及大模型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赋能千行百业。
青岛海之心计算中心预计年内上线。届时,园区将形成“双算力中心”,年内算力规模达到250P,成为立足青岛、辐射山东乃至长江以北区域的智算枢纽,也为进一步承接全球人工智能创新资源转移落地,奠定了强大算力基石。
另据了解,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青岛首条“智慧道路”预计今年年内建成。该项目是由青岛华通图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总经理曹晶峥介绍,城市更新应坚持智慧+民生的理念,智慧本质就是为民生服务。“我们为设计、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推动了建设方案的调整优化,从技术层面实现借助安装的感知、传输、计算设备,就可以及时提醒司机规避风险。”
借助算力中心,位于崂山区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将启动中国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平台建设。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孙雁群介绍,中国版建设内部代号MOSS,取自《流浪地球2》中那台量子计算机的名字,MOSS在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平台基础上增加推理能力,使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模型,更将具备初步的创造能力。
双算力中心的建成将助力行业智慧应用高效开发,把算力转化为一种共享的社会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数据集等AI要素进一步流动和共享,利用AI算力发展图像识别、语言搜索、生物制药、医疗健康、海洋生物等产业,促进家电、汽车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算力、应用创新和产业链聚合平台,助力崂山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为崂山新一轮科技竞争赢得主动权。
另外,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总部基地23日举行启动仪式。国创中心是家电领域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山东省第二个、青岛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作为承接国家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创新载体,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智能家电制造业龙头地位,抢占行业创新制高点和国际标准话语权,打造国家级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重大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