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八届人大头部次会议81号建议(议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4486240/2023-00014
关于十八届人大头部次会议81号建议(议案)的答复
关于十八届人大头部次会议81号建议(议案)的答复
关于十八届人大头部次会议81号建议(议案)的答复
关于十八届人大头部次会议81号建议(议案)的答复
您所提的“科学规划创新载体布局、加快推进创新链条建设以及精准制定创新扶持政策”等建议,经我单位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丹阳市科技局以“汇聚科创资源、孵化潜力项目、培育新型产能、推动转型升级”为目标,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按照“扩容强体、以升促建、提质增效”的基本思路,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加快推动符合丹阳产业需求、契合丹阳发展实际的创新载体有效落地。
截至目前,我市建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江苏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江苏省级众创空间5家。丹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连续三年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被科技部评为A类等级。
一、优化孵化载体空间布局。坚持产业导向、以扩容量、优结构、强服务为基本目标,推进经开区、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合理布局专业孵化器,提升当地特色产业;鼓励利用主城区的闲置楼宇,乡镇的老旧厂房改(扩)建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盘活有限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条件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充分依托行业优势,目前正在引导国药(丹阳)医疗产业园、美乐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园孵化器、万新光学海镜通视光学产业双创中心和仅一联智空间等孵化载体围绕产业共性需求,建设产业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的专业孵化载体。
二、构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突出科创孵化载体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对传统产业的强链补链功能,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建设一批潜力科创载体。目前正在紧密对接高新区、开发区、丹北镇和陵口镇等镇区,推进力合智能制造产业园(丹阳)、江苏(丹阳)万洋众创城和江苏标龙(丹阳)智能制造产业园结合所在区域定位、产业布局,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完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育成链条,发挥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引领研发创新、加速器承载生产制造及成果转化的特色功能,形成各类载体分工明确、相互衔接、高效推动初创企业成长新格局。
三、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支持孵化载体梳理在孵企业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资产评估、法律、财务和投融资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制定服务需求清单并对接检测机构、风险投资等第三方优质服务机构为在孵企业和团队提供优质服务。在孵化载体布局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建设高质量的导师队伍和服务团队,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辅导服务。
四、优化创新孵化机制。探索飞地孵化等新型孵化形态,整合利用区域创新资源。鼓励孵化载体与知名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孵化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机制,统筹科技资源,搭建高水平孵化平台,促进人才、政策、资本、信息等要素集聚。今年2月份,丹阳(上海)飞地孵化器正式启用,高校、科研院所将向孵化载体共享科研设施、检验检测设备,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中试开发、小规模产品试制等专业化服务,统筹高效利用各类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补充在孵企业研发硬件水平,提升创业企业的研发力量,形成成长型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良好生态。
五、促进孵化载体协同发展。支持基础条件好、管理运行高效的科技孵化载体在场地布局、环境设计、运作机制等方面形成一定标准和模式,并在各类创新载体间推广应用。 今年3月份,组织我市科技孵化载体参加了镇江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联盟,鼓励孵化载体间合作开展创业大赛、论坛沙龙、创业培训、资智对接等活动,促进全市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进孵化载体运营机构间学习交流、沟通互鉴、协同合作。加强与省孵化器协会的沟通和互动,本年度已向省协会争取了十余个名额,推荐万新海镜通视、美乐智能制造、标龙、力合众创等科创载体派员参加省级从业人员培训班,提升我市孵化载体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重点支持丹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做优做大做强,通过发挥“示范载体”引领作用,提高全市孵化载体整体发展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