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以產興城產城融合
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新型城鎮化必須走以產帶城、產城融合的路子,大力提高城鎮公共服務水平,讓城鎮居民真正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日子。沒有堅實的產業支撐和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城鎮化就化不起來。”談起城鎮化,鎮江市委常委、丹陽市委書記童國祥快人快語。
今年春天出爐的《丹陽市濱江新城總體發展規劃》像一則“春消息”暖拂人心:一個面積139平方公裡、人口達20萬的城市副中心,即將由構想變成現實。這是丹陽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头部個也是蕞重要的大手筆。
地處濱江的界牌、新橋、后巷、埤城等4鎮,工業基礎雄厚,歷來是丹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吸引本地和外來人口集聚的強磁場。去年,4鎮GDP佔全市29%,工業銷售佔全市40.8%﹔戶籍人口約10萬人,外來人口約9萬人。而規劃籌建“濱江新城”,就是再筑一座丹陽“副城”。
有了“城”,還要有“業”,城鎮化才能“化”起來。2012年,丹陽市委常委會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實施“6+1”計劃。所謂“6+1”,就是把全市各類大大小小的工業園整合到統一的6個產業園區和一個經濟開發區內,然后以產業園為支撐,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因為鄉鎮工業比較發達,丹陽現有13個鎮幾乎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有的是現代農業,有的是五金工具,有的是眼鏡產業,有的是裝備制造。然而由於缺乏統一規劃,產業布局混亂,工業區與居民區相互混雜,既影響產業發展,又制約城鎮建設。“6+1”計劃實施后,丹陽將在全市東南西北4個方向分別建設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生命科學、家紡、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園區,同時,在市區保留一個開發區,所有企業今后都向“6+1”園區集中。在推進園區建設的同時,以園區為抓手,通過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台、個性化服務平台和生態環境,實現集中集約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實施‘6+1’計劃,優化產業布局調整,整合發展資源,既能推進集約發展,又能實現產業集中,還能加快城鎮化進程,可以說是‘一石三鳥’。”站在行政區劃圖前,丹陽市委副書記沈岳方為記者描繪著丹陽未來的城鎮化發展新格局。據了解,規劃建設的六大園區,選址一般在鎮與鎮之間,有的能夠輻射2個鎮,有的輻射4個鎮,園區建設完成后,丹陽的13個鄉鎮就兩兩成雙或者4個連成一片——在規劃的引領下,丹陽今后將出現若干個類似於濱江新城這樣的城市副中心或新型城鎮,全市城鎮化建設進程將大大提速。
說了就干,邊說邊干——實干的丹陽人,為何對推進城鎮化有“底氣”?答案在於率先探路的“界牌模式”。
丹陽投入1260萬元,邀請同濟大學對全鎮23.5平方公裡重新規劃。按照“四集中”要求,把集鎮以外的3942戶農戶全部拆遷,集中居住到全新規劃並建設的界牌新村,把全鎮所有工業都集中到工業園區。這一辦法,成為丹陽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界牌模式”。
在界牌,鎮黨委、政府給進城農民設置了9道保障線:失地農民蕞低生活保障、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蕞低生活保障、商業保險、企業每征一畝土地安置3名勞動力、設立愛心基金、新農保、土地承包收益金全額返還。丹陽市委常委、界牌鎮黨委書記王東良說,為進城農民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讓他們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日子,就是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要義所在。
“我們的城鎮化要有自己的特點,不但要推進新型城鎮化,還要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對城鎮化的“化”,童國祥又悟出了一層含義。
本報通訊員 方利澤 史惠民 張 輝
本報記者 晏培娟 劉慶傳 李 揚
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兩會強調了這些關鍵詞
圖解:習近平在兩會上的連珠妙“喻”
五年間習近平去的头部個“團組”是哪些?
回顧:五年來習近平的“兩會金句”
習近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高清圖集:二月習近平精彩鏡頭全紀錄
習近平2018年春節團拜會講話十大金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呼叫中心ENGLISH
鏡像:呼叫熱線服務郵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7]9786-1126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丹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